当前位置:时髦季 > 情感语录 > 职场 > 艺术形式有哪些
手机版

艺术形式有哪些

来源:时髦季 阅读:3.24W 次

有音乐、文学、建筑、雕塑、绘画、戏剧、影视、舞蹈、盆景、餐饮、工艺美术等

艺术形式有哪些1

艺术形式与艺术的内容并举,是指外在的表现形态和内部的组织构造以及种种艺术手段的总和。它还分为内形式和外形式。

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

衡量一部艺术作品的.艺术成就,不仅要看内容,而且要看其形式是否完满地表现了内容。像杰出的艺术家总是根据艺术内容发展变化的需要,批判地继承改造旧的艺术形式,创立与新的艺术内容相适应的新形式,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富于形式美的优秀艺术作品。

艺术形式有哪些
  

由于艺术形式分类的原则和角度不同,所以它大致可以分为:

第一种:以艺术形象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区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如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建筑、雕塑、绘画。时空艺术:戏剧、影视、舞蹈。

第二种: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可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如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盆景,餐饮。视听艺术:戏剧、影视。

第三种: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如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书法。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电影。

第四种: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作品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如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静态艺术: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

艺术体现和物化着人的一定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无论艺术的审美创造抑或审美接受,都需要通过主体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传达并引发相应的审美经验。

艺术形式有哪些2

文学艺术形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

1、诗歌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形式。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

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中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2、小说也是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国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按篇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

3、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

4、剧小说,又称小说剧,融和剧本与小说的元素,使其像剧本、又像小说,它结合了小说的自由叙述和剧本的排布严谨,两者的结合,长短互补,使得该文学体裁的内容,既自由度高,又剧情严谨简便明了,具有庞大的世界观。

艺术形式有哪些 第2张
  

文学艺术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劳动。劳动推动人的思维和语言发展,导致手的完善,使文学艺术的产生成为可能。原始人在协同劳动中伴随劳动的节奏发出的劳动号子,形成了最初的音乐和诗歌。

旧石器时代晚期洞壁绘画描绘狂奔的野猪、猛犸象和鹿群,中石器时代的岩画表现手持弓箭追猎山羊的人群。都说明原始艺术是直接来自生产劳动,是这些活动在艺术上再现。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作品,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人类生活中存在着的丰富的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社会生活对于文学艺术的需要,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动力。

文学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又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生活,成为最易被人们接受、影响面最广的社会意识形式。进步的'文学艺术,对于教育人、改造人、推动历史前进起着重要作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文学艺术的发展状况,是该时代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文学艺术同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哲学和科学影响着文学艺术并作为思想内容包含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由于文学艺术能够以生动的形象感染人,常常被用作传播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工具。

在阶级社会中,作者总是站在一定的阶级立场上认识、反映和评价生活,文学艺术作品也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必然带有阶级的色彩。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成员,由于具有某种相近的生活条件,共同的民族心理,也会有一些共同的美感和艺术爱好。

艺术形式有哪些3

艺术形式的概念

艺术形式指事物和现象的内容要素的组织构造和外在形式,是作为一种视觉形象而存在的,它多与图形、图像相关,与绘画的本质相联系。

因此,在中国,它首先被放置到绘画评论中。形式在西方的古典美学中,具有本体的意义,但在中国美学中很少有独立的意义,多是为思想或感情服务,并且它的概念在中国美学中常常用“形”或“象”表示其含义,与”神”相对是“形”,与“意”相对是“象”。

中国美学中的“形”是外在的东西,是形状、形象,它的作用就是要“立象尽意”,形象必须要传达意蕴,传达最深层次的生命体悟,因此形式的概念虽与艺术的本质有关,但是它并没有本体的意义。

中国传统美术批评中对于艺术形式的解读

中国的美术批评在先秦时期业已开始,并随着绘画、书法艺术的发展,美术批评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直到魏晋时期方才成熟。

形成了“形神论”、“气韵论”以及“神、逸、妙、能”的分品论为基本范畴的美术批评,其中“形神论”和“气韵论”是批评范畴中最核心的两点,这两点都涉及对形式的解读。

(一)形神论:以形写神

“形”“神”关系的论述,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论画。韩非子在论及绘画的`时候,将形象是否逼真作为衡量一幅绘画优劣的标准。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大兴,儒家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受到怀疑甚至否定,因而这一时期被称为人的自觉的时代。对品评人物的许多概念都集中在“气”、“神”上。顾恺之正是在这种思潮下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观点。

他认为“形神兼备”是画论的核心,而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以形写神”。对人物形象的真切描画,应当成为传神写照的基础。“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这种“以形写神”、“传神写照”观点,就是在形象写实表现的基础上放弃对人物精神的表现,不再渴望呈现的视觉真实性,而是更加注重对人物独特精神特征的把握,力求呈现画家对人物应有的理解。

艺术形式有哪些 第3张
  

(二)气韵论:形骨神

张彦远将气韵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标准:“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

气韵论是在形神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仍属于形神论的范畴。但相比形神来说,气韵的品格则更高。

“气”、“韵”这两个字一开始并没有结合在一起,但第一个明确的结合是由南齐的谢赫提出的,他在道家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总结了魏晋以来高度发达的绘画艺术的创作经验。

同时,如果对“六法”进行归纳和分类,则包括“形、骨、神”三个方面。“形”即形,在“六法”中,应是形象之形,按色、商的范畴而定,这三部分都在形的范畴内,它们都是为了“生动精神”而作的准备。这种“气韵生动”就是“神”、气魄。

结语

形式,是中国传统艺术批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基础。《形灵论》和《齐云论》都以形式批判为出发点,但它们虽然是在谈形式,但实际上是在通过形式的分析来体验人的内在性格,理解人的生命,表达人性。

因此,我们再艺术创作要把握事物的“神”,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而非形似,艺术需要在在形似与不形似之间追求生命的真谛。艺术批评和鉴赏应该是一样的,我们要了解作者的精神状态,从作品中追溯作者的精神状态,了解他的内心。在评价一件艺术作品时,我们不应该停留在外在的形式分析上,而应该通过作品寻找作者的真实生活经历。

本文链接:https://www.shimaoji.com/qgyl/zhichang/8l5dr.html

Copyright © 2024. 时髦季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备2017320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