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髦季 > 情感语录 > 阅读 >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手机版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来源:时髦季 阅读:2.77W 次

意思是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1

止:停止,克制。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善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有大善,有小善,也有大恶,有小恶。所谓至善乃是善的极致,实则它更接近于恶,追求“至善”,可能就是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能力小者追求小善,能力大则追求大善,但不是至善。如果真的有至善,懂得停止和克制,也许就是真的至善。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扩展资料:

“止于至善”出自于《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宋代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解释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牵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其意为: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

这里的“大学”,是针对“小学”而言的,“小学”即礼、乐、射、御、书、数,属于“艺”的`层面,称六艺,而“大学”是修身之学,使人成为道德上的完人之学,属于“道”的层面。道和艺,一为形而上,为体,为性,一为形而下,为用,为相。朱熹称“大学”为“大人之学”(《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也是恰当的,“大人”指道德完善之人。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2

一、何为“止于至善”?

“止”是达到并停留在的意思,“至善”即极致的善,“止于至善”就是努力修身达到至善,并一直保持在极致的善上。这里必须提醒,标准化会把人的天性改变,让别人无法做自己,所以“至善”是没有标准的,没有道德标准。王阳明对“至善”有如下描述:“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意思是至善是人类固有的本性天性,天性原本是没有一点恶的。

因此,“止于至善”实际上就是要“复性”,恢复我们的天性。“明明德”是“复性”,“止于至善”也是“复性”,而“复性”就能做到“亲民”。这个世界原本就是完整的统一体,王阳明首次把《大学》三纲领统一起来了,因此他的解释应是最符合《大学》本义的。

二、为何要“止于至善”?

如果说“明明德”是内圣之道,“亲民”是外王之道,那“止于至善”无疑是内外双修,实现内圣外王人生终极目标的必由之路。“善”,不但有自身本性为善,更有对外友善,在对外关系上,也将这种善的德行推己及人,就能让别人也过得更好。

因此,“止于至善”是让自己充实友善,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也是让别人过得舒心幸福,实现人与人相亲相益的方法,更是让社会和谐友爱,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必由之路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第2张
  

三、如何实现“止于至善”?

这个问题其实这在《大学》中写得很清楚,实现“止于至善”,应当“修身”,其根源在“格物”!只是现在大家对“格物”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或者说,受到朱子学说的影响,将“格物”、“修身”、“止于至善”孤立起来了、脱节了!

“格物”应如王阳明所说,“格”即“正”,“格物”就是把所有人、事、物都摆正来,看到的那些不正的人、事、物现在把它们都摆正来,也就是“为善去恶”!

发展到当前社会,绝大部分人私欲都很重,什么是正?什么是不正?也许早已模糊不清。你都不知道什么是正,又如何能将人、事、物摆正呢!

因此还需要进一步说明。我觉得,要实现“格物”、“修身”、“止于至善”,可遵循一个基本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或妨碍他人、不伤害环境如果我们做每件事、说每句话,都能遵循这个原则,那你必定能“为善去恶”,从而实现“格物”、“修身”、“止于至善”!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之道,利而不害!一样的道理!

认识并不等同于真知。真正要实现“止于至善”,需要在认识“止于至善”的含义、意义与方法的基础上,持续努力去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本文链接:https://www.shimaoji.com/qgyl/yuedu/2mrzk.html

Copyright © 2024. 时髦季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备2017320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